
▲台幣兌美元匯率近年出現罕見的匯率波動,不僅衝擊出口產業,也讓房地產市場掀起多空爭論。(圖/ETtoday資料照)
文/《住宅週報》社長陸敬民
台幣兌美元匯率從3月底33.27元急升至29.18元,隨後回穩至約30.30元,引發市場熱議。這波近年罕見的匯率波動,不僅衝擊出口產業,也讓房地產市場掀起多空爭論。究竟台幣升值對房市是利多還是虛驚一場?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
影響房市的關鍵不在匯率本身,而是資金流向、市場心理與產業結構的交互作用。回顧1992年,台幣曾在《廣場協議》後,因美元貶值、外資湧入的背景下,升至25元兌1美元,房市因資金充沛而熱絡。
然而,隨後亞洲金融風暴與製造業外移,台幣長期貶至30元以上。如今雖有聲音喊出「台幣重回25元」,但從政策、資金面與全球經濟格局看,此情境可能性極低。
台幣升值有利有弊,利多方面,升值促使資金留在本地,帶動新台幣計價資產需求,不動產作為抗通膨工具可能受到高資產族群青睞。此外,進口建材成本因升值略降,建商壓力或許減輕。
▲對首購族、自住族等主力買盤而言,匯率波動的影響遠不及總價、貸款政策與生活機能。(圖/記者張雅雲攝)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
然而,這波升值源於壽險資金避險回補與美元弱勢,而非外資大舉進場,市場資金偏保守,台股近期下跌即反映此氛圍,加上建商採購合約多為長期,成本舒緩效果有時滯後,難以即刻反映在房價上。
對首購族、自住族等主力買盤而言,匯率波動的影響遠不及總價、貸款政策與生活機能,首購關注的仍是總價帶、信用管制政策與生活機能,而不是匯率強弱。就算升值帶來資產信心,也只會在中高總或高端產品中產生些微影響力,距離「全面帶動房價上揚」仍有一段距離。
而全台6大科技、園區聚落,如內湖、竹科、中科、嘉科、南科、楠梓,因產業支撐與高薪結構,較能承接升值效應,其中,竹北、台南善化與新市因成交熱絡,升值或加速工程師買盤進場;基期較低的嘉義嘉科也因建商積極布局,吸引資金緩步流入。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台幣升值非單純利多,而是資金環境與心理預期的綜合變因。在利率未升、政策穩定的當下,部分區域房價可望獲支撐,但要成為全台房價上漲的觸媒,仍言之過早。關鍵在於升值能否吸引長線資金投入實體資產。若僅為短期避險調整,房市最多「穩住」,難以「大漲」。
►陸敬民小檔案
學歷: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
經歷:《自由時報》房地產記者
現職:《住宅週報》社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