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示意圖,與本文無關。(圖/記者賴志昶攝)
記者鄺郁庭/綜合報導
買房不是買彩券,沒人願意遇到「有問題」的鄰居。一名網友表示,三月初花了9百多萬買下龍潭一間中古透天厝,雖然要翻修,但他對這間房一見鍾情,卻在交屋前發現隔壁是葬儀社,且購屋過程中無人提及。對此,信義房屋專家提醒,房子可以裝潢,但鄰居難換,應該多跑幾趟實地觀察、查登記資料,別只看室內就決定。
原PO在「買房知識家」表示,交屋之前,他發現隔壁鄰居掛出廣告布條,就查了一下鄰近門牌地址,才發現隔壁的登記地址是一間殯葬公司。他無奈表示,從賣方、房仲到代書,都沒人提到這點,「心理衝擊很大。這不是凶宅,但誰希望花了幾百萬住在一間隔著一扇牆就是葬儀社的家?」
原PO忍不住提醒其他準買家,一定要自己查地政資料、商業登記,實地走一圈,「就算不是法律上的『凶宅』,也可能構成心理性瑕疵,保留你的權益!」
貼文一出引發兩派網友熱議。有人認同原PO心情,「真正讓人不舒服的是被隱瞞的感覺」,「你都花了幾百萬,賣家怎麼可以裝作沒事?」也有人表示葬儀社本身並不可怕,「只是登記地址沒差啦,重點是殯儀館才會有進出遺體」、「比起葬儀社,我覺得宮廟、狗吠聲更干擾生活」。甚至有網友現身說法:「我們家就是開葬儀社,公司設立而已,不會放遺體。」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依內政部規範,目前葬儀社並不列為法律上的嫌惡設施。若只是一般辦公登記、沒有擺放道具或從事實體業務,並無法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價值減損。「除非能證明違反土地使用規範,否則很難成功主張解除契約。」因此,他提醒所有購屋族,看屋時不要只靠帶看,應該多跑幾趟實地觀察、查登記資料。畢竟,房子可以裝潢,但鄰居換不了,別只看室內就決定。
讀者迴響